黑木耳的藥用功效和食用價值
黑木耳,是木耳的一種。因其生長在朽木上,形似人的耳朵,色黑或褐黑,故名黑木耳,又叫木菌、樹雞。本品既可食用,又可入藥,是藥食兼用之品。黑木耳源于木耳科真菌木耳、毛木耳或皺木耳的子實體,多寄生在桑、櫟、榆、楊、槐樹等枯朽的枝干上,原為野生,現多為人工培植。
黑木耳
早在遠古時期,咱們的祖先在尋找食物充饑果腹的過程中,好像就認識到黑木耳能夠食用。對其藥用價值的認識最晚也在漢代之前,我國現存最早的藥學專著、漢代的《神農本草經》就現已記載了它的藥用價值。該書在桑根白皮條下云:五木耳能“益氣不饑,輕身強志”;又云桑耳黑者,“主女子漏下赤白汁,血病,瘕積累,陰痛,陰陽寒熱,無子。(瘕:中醫指肚子里結塊的病。編者注)”以上所說的五木耳包含今之黑木耳,而桑耳黑者即為今之黑木耳之一種。
歷代本草如南北朝梁代的《名醫別錄》、唐代的《食療本草》、明代的《本草綱目》、今世的《中華本草》等,對其均有論說。
一、黑木耳主治與效果效果
中醫認為,黑木耳作為食品,味甘淡,可隨自己的喜愛恣意添料調味,制成各式各樣的美味佳肴;而作為藥物,則是可貴的補品,雖性平力緩,但卻不膩不躁,可常服久用。據《中華本草》記載:黑木耳味甘性平,歸脾、肺、肝、大腸經。主治氣虛血虧,肺虛久咳,咯血,痔瘡出血,婦女崩漏,月經不調,跌打損傷等。
今世醫藥科學工作者又從藥物化學、藥理學及臨床使用等方面,對黑木耳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討?,F代試驗研討證實,寄生于不同朽木或基質上的黑木耳,所含成分與藥理效果相異。通常說,黑木耳首要含有蛋白質、脂肪、卵磷脂、鞘磷脂、多種維生素,以及鈣、磷、鐵等無機成分,具有抗血凝,抗血栓構成,推進免疫功用,調理血脂,抗動脈粥樣硬化,降血糖,推遲變老,抗潰瘍,抗真菌等廣泛的藥理效果。這些研討,既為其傳統性效供給了有力的藥化與藥理學基礎,又為進一步合理使用與開發研討發明了極為有利的條件。
上一篇:蘑菇采后如何追肥?